IP这个定义去年很热门,不少人说IP时,聊着聊着就扯到了一个创意、好故事如何变现上去了,这不成穿着坎肩的自媒体了么?其实IP就是常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
虽然在假货山寨、盗版侵权不足为奇的大环境里,谈论常识产权有点讽刺意味,笔者不是被老外的说辞洗脑了,而是扪心自问,没常识产权(IP)做后盾,创业人士的奋斗成就怎么样保证?!1、 目前想不花高价钱用上好域名,你咋不上天呢?凯文凯利在《势必》中提到在信息互联年代的黎明,当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创业人士,是件多么棒的事情,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域名,还不需要承担任何本钱。
这么好的机会持续了不少年。
15年前,初中文化的蔡文胜仅需懂汉语拼音就足以横扫世界了,诸如奇艺qiyi、家居jiaju、土豆 tudou、暴风baofeng等源于于他之手,他还把中国80%的城市域名收入囊中。
这位域名大王曾在同意《投资界》采访时说:有的域名不卖的话,那目前就真的富可敌国了!笔者还注意到《参与感》一书中称,雷军曾有半年着迷于域名抢注,常常半夜打电话需要抢拍看中的域名。
搜索、APP、H5页面、微信二维码的时尚,并没让域名贬值,伴随域名成为LOGO的一部分,其回收代价也愈来愈大。
乐视在2016年1月22日宣布将启动新域名le和新LOGO,这一价值千万USD的域名,被觉得更符合乐视生态策略。
除此之外,京东以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JD域名沿用到今天;小米 现用域名mi以360万USD成交;奇虎360把域名后缀由360更换到360就花了1700万USD。
从中可以看出域名IP的估值, 取决于买方的需要程度。
简洁、易记的域名几乎被域名代理公司占领了,不少企业的域名只能算勉强够用,那创业人士抢注域名的正确姿势是:(1)最佳选择公司或项目名字拼音的域名,的域名作备选;(2)如拼音域名被抢注,退而 求第二,以拼音+数字、拼音+w、拼音+英语单词的排列组合进行抢注;(3)注意已被抢注域名的截止日期,趁机抢注或洽谈出售;(4)须以公司名义而非职员个人名义注册。
2、 不管项目多出名,没注册商标,最后也是输家!如题。
江苏卫视出品的最热门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已成商标IP保护的典型案例。
《非诚勿扰》栏目确实是获得华谊兄弟公司授权第41类(电视文娱节目 410031子项)的注册商标;但金阿欢在2009年就在第45类(婚姻介绍450112子项)中注册了非誠勿擾商标。
深圳中院二审判决《非诚勿扰》栏目涉嫌商标侵权,该栏目现更名为《缘来非诚勿扰》。
这给网络行业带来了关键的教训:第一,一个项目即便取得了社会常见认同,在重点范围没注册商标,也不可以称之为IP,并且越是出名,惹官司的机率越大;第二,不少商标纠纷是因为跨界之后法律的适应性而引起的,而跨界又是网络+的基本特点,不少垂直类APP、O2O模式与网络金融等创业风口,都跨越了网络和具体的传统行业,这给商标常识产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创业人士要一手抓网络类商标,一手要抓业务类商标。
其中,涉及网络的商标主要有第9类(第01组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施,第7组通讯导航设施的具体子项);第35类(第01组广告、第2组工商管理辅助业、第03组替别人营销推广的具体子项);第38类(第02组通讯服务的具体子项);第42类(第20组计算机编程及有关服务的对应子项);第45类(第05组有关子项),等等。
除去计算机、手机通讯行业注册商标以外,创业人士所经营的产品或服务也需注册商标,以O2O项目为例,譬如家政O2O项目要在第45类第02组(家政服务C45000)注册我们的商 标;譬如医疗O2O要在第44类第01组(医药服务)中挑选一个业务匹配度最高的子项(如医药咨询商标440154注册)注册商标;譬如租房O2O需要在 第43类第03组(提供房子设施服务)中挑选一个与业务最有关的子项注册商标。
大伙可以参照《商标分类表|类似产品与服务区别表(基于尼斯分类第十版)2016文本》进行挑选,不一一列举。
目前商标IP管理存在痛点是:
1、商标保护意识淡薄,注册不够全方位;2、申请周期长,不少项目商品上线了,还没有拿到商标证;3、一些多样化的集团商标注册跟不上经营节奏,容易发生商标侵权行为。
对应的解决方法是:
1、除去注册品牌商标以外,对企业的solgan、VI调整、国内有影响的活动、开创者的著作、APP图 案等也需要注册商标或进行版权登记;2、最好从项目启动时就着手注册商标,由法务或选择常识产权代理公司跟进。
3、有实力的集团注册商标应力求全覆盖,对未注册的空白区做保护式抢注,针对已注册的范围进行延续性注册;还可在竞品注册商标周围尝试渗透式注册等等。
3、 专利,才是一个公司最值钱的家当。
专利日益成为比价格方法更有优势的角逐方法。
譬如,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角逐以平常见报端的反倾销诉讼,近年来成了专利诉讼;另外,国产手机用性价比赔本赚吆喝,而苹果和三星以专利技术的高附加值和品牌溢价攫起了绝大多数行业收益。
没专利权的积累,就没技术上的优势;愈加多的创业公司已意识到专利技术是商品水平的最好背书和无形资产。
从国家常识产权局正式公布的2015年企业 专利授权量上看,中兴获得2673件专利、华为获得2413件专利;小米在2015年申请了3183件专利,奇虎360则申请了2777件专利。
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专利含量金及转化借助率更是获胜市场的杀手锏。
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一书中说: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商品非常难或不可以被别的公司复制。
通常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需要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除去商品创造可申请专利外,研发中的成就、工艺的步骤、包装设计也能申请专利。
在IT公司,除去硬件的革新可申请专利外,商品经理、程序猿们的独创的技术解 决策略也可申报专利。
然而,因为一些企业没专业的职员写作《专利申请书》,跟进有关事务,错失了不少专利;除此之外,一些已经申报成功的专利,又很难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为改变这种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的情况,需要企业以规范鼓励技术职员原创,加强专利保护 力度和价值评估等;并以交费换取别人技术或做专利互换,防止常识产权纠纷等。
总之,假如不看重域名和商标,品牌就会遭到威胁;没专利的积蓄,就缺少硬实力;企业的IP管理提高则可以激活创业革新的能量。